邹建民见大姐这么客气,连忙说道:“不用叫…那我就不客气了,来伟新七鞠玉”于是夹一块精肉放进嘴里,边吃边说:“不错,国英寄过吹粉玉肖得好(国英这个蒸粉肉烧得好)”

        邹国英用筷子往猪肉碗里翻动着说:“寄过都是瘦玉(这个都是瘦肉),我晓得你七瘦玉的(我晓得你吃瘦肉的),饺向去那国银家宰鞠(早上去那家杀猪的)特意买块瘦的,来,不要做客,七掉(吃光),挂那里还有了…”

        邹国英满脸笑容地不断招呼着两个弟弟多吃点肉。

        然而,对于邹建民来说,即使这是自己亲姐姐家,但作为一名上门做手艺活的人,他深知吃饭有着严格的规矩。哪怕心中对美味的肉块垂涎欲滴,他也始终坚守着手艺人的本分,每顿饭中间的肉顶多只敢吃上一块,就算再馋嘴,最多也不会超过两块。毕竟,在那个年代,又有哪家能够如此奢侈,每餐都能端出满满一碟子肉呢?

        邹建民和邹伟新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遵守着这些规矩。午饭过后,邹连坤独自一人拉起那双轮车,车上装满了木头,缓缓朝着木材小料加工厂进发,准备将其锯成板子。而此时,邹建民则带领着邹伟新继续埋头裁剪剩余的木料。

        当邹连坤返回家里来拉第二车木头的时候,邹建民已然出色地完成了所有木头的裁剪工作。随后,三人一同前往小料加工厂。到了地方后,邹建民并没有闲着,而是站在一旁认真地指挥着锯板师傅按照特定的规格进行操作。只见锯子在师傅们熟练的操控下,发出“嗡嗡”的声响,木屑四处飞溅。

        与此同时,邹连坤与邹伟新两人则不辞辛劳地来回搬运那些刚刚被锯好的板材,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邹连坤家距离那座小料加工厂足足有着两里多路呢!因此,当他们将所需的木材全部锯好并成功地拉回家时,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到了傍晚将近五点钟啦……

        邹建民带领着邹伟新,齐心协力地将所有的材料按照类别分别堆放整齐。紧接着,他们又迅速地临时搭建起了两张专门用于木工操作的宽大板凳。

        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动手刨料。只见邹建民手中的刨铁,在前一天便已被他精心打磨得极为锋利,使用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邹伟新所使用的则是他亲手制作的崭新刨子,虽然这工具还算不错,但毕竟是初次使用,尚需一定的磨合才能完全顺手。

        邹建民专注于刨削那些较长的木料,动作娴熟且流畅;而邹伟新则负责处理较短的木料,尽管稍显生疏,但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过了一会儿,邹建民抽空瞥了一眼邹伟新刚刚刨好的木料,略作思考后,诚恳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伟新啊,我觉得你这块大料子的刨铁和刨盖好像没调整到位哦。你在刨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有些费力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