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民小心翼翼地将妈妈刚刚砌好的开水端过来递给叔叔,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道:“嘘嘘(叔叔)!您看,我砌的这个炉灶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锅受热速度超快而且还特别省柴呵……”

        邹水根听后不禁喜笑颜开,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嘿哟,建民不错嘛!你这都可以出师啦!要知道,砌锅灶可是一门技术活,其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就是让方锅不仅能快速受热,还要保证锅堂里的热量分布均匀。从这点来看呀,你现在的水平简直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要厉害呢,哈哈哈哈……”

        就在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远远传来,人还没进屋声音却先飘了进来:“老远就听到你们谈论不休啦,镜源(正元),原来你也在这里啊!”说话间,小叔叔邹水山迈着大步走进屋里。

        他们都是应邹水金的邀请而来,今天齐聚于此的目的便是作为证人见证邹建民的分家仪式。这可是客家地区一直传承至今的分家礼数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家族情感与传统习俗。

        众人纷纷上桌落定,围坐在那张陈旧但充满温馨回忆的木桌旁,开始热烈地讨论起关于炉灶以及分家的种种事宜。大家各抒己见,有的提出对炉灶改进的建议,有的则分享自己对于分家流程的见解。

        与此同时,厨房里传来阵阵忙碌的声响。付晒花系着围裙,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午餐所需的食材。她熟练地拿起菜刀,“哒哒哒”地切着各种蔬菜,刀光闪烁之间,一堆堆整齐的菜段便已备好。按照客家人的规矩,今天的午餐必须要用新建的炉灶来烹饪菜肴,以迎接这个特殊日子带来的全新开始。

        邹建民小心翼翼地将那口崭新的铁锅和方锅反复清洗着,一遍又一遍,直到它们变得一尘不染、光洁如新为止。接着,他缓缓地往锅中倒入清澈的水。随后,他赶忙去协助母亲,把那个用于蒸饭的木制饭蒸轻轻地放置到锅内。

        紧接着,邹建民动作熟练地打开饭箩,将其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米饭胚轻柔地倒入饭蒸之中。一切就绪后,他仔细地盖上饭蒸盖子,并再次向锅炉里添加了几根干燥的柴火,以确保火势旺盛,能让米饭蒸熟。

        就在这时,邹水金从菜地里采摘蔬菜归来。他略显疲惫,但仍面带微笑,先给自己斟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然后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旁,与两个弟弟以及妹夫愉快地闲聊起来。

        没过多久,汪美芳怀抱着可爱的儿子也结束了在外的闲逛回到家中。当她踏入厨房时,惊讶地发现屋子里竟然聚集了如此多的长辈。她急忙轻声教导儿子认识这些亲人:“浪浪呀,快看这边,这位是舅公哦,来,快跟舅公打个招呼~”令人惊喜的是,年幼的小邹浪十分乖巧懂事,他眨动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竟然微微地点了点头,仿佛听懂了妈妈的话语一般。

        看到这一幕,邹水根不禁开怀大笑道:“哈哈,瞧瞧这孩子,可真是太讨人喜欢啦!快到二爷爷这儿来,让二爷爷抱抱~”

        “快叫二爷爷……还有小爷爷哟~”汪美芳欢快地教着儿子,一个一个地让他叫长辈。这可把几个老头子给高兴坏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