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路口的渠道一路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这还是汪美芳第一次尝试在这里淘米呢!没想到竟然收获颇丰,仅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她的背篓里就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这些湿漉漉的大米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满足。
回到家中,汪美芳顾不上歇息,连忙将满满一背篓的大米倾倒在竹筛上摊开晾开。她心里想着:“等到明天再放到屋外让太阳好好晒一晒,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啦!”
自那以后,每天汪美芳都会带上小姑子邹伟英一同前往渠道淘米,而且一天要去三次——早上、中午和傍晚,专门挑选学校学生用过餐后洗米的时段。渐渐地,这个消息传遍了附近的邻里,其他妇女们见状也纷纷加入到淘米的队伍中来……
与此同时,邹建民白天会去到西山辛勤劳作,待到夜幕深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每次回到家放下肩头那一担沉甸甸的柴火后,他稍作休整便又急匆匆赶往自家的菜地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原来,邹建民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光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如今已经成功开辟出不少肥沃的菜畦,粗略估计大概足有一亩之多。不仅如此,在西山那边他还拥有三块面积不小的菜地以及一亩多上好的良田。看着自己亲手耕耘出来的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邹建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如此一来,原本计划好的木工活便彻底没了时间去做。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温饱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如果不再从事木工活,那平日里抽烟以及维持家庭开销所需的钱财又将失去来源。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邹建民决定与小叔叔邹水山以及社员肖光会合股成立一个副业小组,专门砍伐木头并出售以获取收入。
邹建民身高一米七二,但体重却连五十公斤都未达到,身形显得颇为瘦弱。尽管他手头的活儿还算熟练,但那些纯靠力气的工作对他而言着实有些力不从心。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
只见他肩上扛着远比自身重量更重的木头,艰难地行走在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由于长时间负重前行,他的肩膀早已磨破了许多皮,鲜血渗出,染红了衣衫。但他依旧步伐蹒跚,身体随着脚步的移动而不停地摇晃着。
一旁的小叔叔邹水山看到侄子这般辛苦,心中满是疼惜。于是,他总是默默地多背上几趟木头,以此来弥补邹建民所欠缺的数量。每当这个时候,邹建民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邹建民肩膀上的伤口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开始出现细菌感染的症状。剧烈的疼痛犹如潮水般一波波袭来,让他备受折磨。但为了生计,他强忍着痛苦,依旧每日按时上山劳作。
并且从那以后,每次上山前,他都会特意多带上一件衣服,以便在背木头的时候能够垫在肩膀上,稍稍减轻一些肩头的痛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