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民的家中也同样热闹非凡。天刚拂晓,付晒花便早早地起床,开始烧制稻草灰。这是人工取碱的一种古老方法,需要耐心和技巧。她仔细地将稻草烧成灰烬,然后用竹筛过滤出细腻的草灰。
接下来,付晒花展示了她灵巧的手艺。她用稻草编织出一条长长的大辫子,仿佛是在编织一件艺术品。这条大辫子被巧妙地编成一个巨大的圆圈,放置在铁锅上方的圆形蒸板上。这个独特的蒸笼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随后,付晒花小心翼翼地在稻草辫子搭建的蒸笼上铺上一层洁白的蒸笼布。她仔细地将蒸笼布铺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一旦大锅中的水烧开,她会用一把木质勺子打起一勺金黄色的碱水米浆,均匀地铺洒在蒸笼布上。然后,她轻轻地盖上大锅盖,让米浆在蒸汽的热力下蒸熟。
等待一段时间后,当锅盖被揭开时,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付晒花再次舀起一勺黄色的碱水米浆,倾倒在已经蒸熟的米皮上,然后重新盖上锅盖。这样的步骤被重复了十七次之多,每一次都是对耐心和技艺的考验。
经过多次的蒸煮和叠加,碱水果终于蒸熟出锅了。此时,它变成了一块厚厚的、圆圆的大饼,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由于体积庞大,力气小的人甚至难以搬动它。
这块碱水果凝聚了付晒花的辛勤努力和家族传承的智慧。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品尝着这口感独特的碱水果,感受到了岁月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
她将大块的碱水果从蒸笼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地放置在宽大的菜刀板上,让其自然冷却。
"哇塞......魅,这么大块,怎么吃呀?"邹伟民满脸疑惑地向妈妈问道。
"等会儿妈妈会切成小块给你们吃哦!"妈妈微笑着跟儿子解释道。
"好的......"邹伟民站在锅台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妈妈炊煮碱水果,馋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不由自主地将手指放进嘴里舔了舔,心里想着这一定非常美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