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声渐渐收敛,然而,无形的重压却在人潮的涌动中凝聚起来。

        码头和驻所外的冲撞被身处东岸岗楼的男女尽收眼底。

        “小姐亲眼所见,橡津情势危急,增援却迟迟未至,靖南王到底什么时候肯调兵!”

        首先发出质问的男人是橡津守将副尉潘昭。

        近来半月,他每一天都过得战战兢兢。

        卫府统军李年对他直言不讳。容州将有剧变,他若自知守不住橡津,可以立即逊职自保。

        那次私密的谈话一开始令他感到了侮辱,可随着谈话的内容逐渐深入,他才明白李年的良苦用心。

        李年坦诚相见,对他透露了眼前情势的底里,而不是坐视他糊里糊涂丢掉性命。他素来重义,深感无以为报,唯有拼死捺命而已。

        此时此刻,与潘昭并肩站在岗楼窗洞前瞭望码头的女人正是从梓县一路疾行赶到橡津的刘筠。

        她双眼直视窗外,没有看潘昭。

        “我不敢妄言军机大事……”她缓缓回答,声音从犹疑变得坚定,“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明明白白告诉潘将军。我今日来到橡津,所作所为,和靖南王府、和容州军督府毫无关系。假如潘将军肯听我一言,我将感激不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