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的搅拌机轰鸣着,吐出灰浆。

        战士们或用背篓,或用扁担挑着沉重的灰浆桶,在刚刚平整出的路基和哨所工地上穿梭,脚步踏在碎石上发出急促的沙沙声。

        寒风如刀,却吹不散他们身上蒸腾的热气和眼中专注的光芒。

        李云龙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每一个施工点。

        张大彪站在他身侧,手里摊开一张手绘的边防建设草图。

        上面用红蓝铅笔清晰地标注着规划中的哨所、巡逻通道、预设炮兵阵地、反坦克壕和雷区。

        “司令员,您看,”

        张大彪指着草图,“东线,克节朗河谷出口,扼守河谷通道的‘克节朗前哨’主体结构三天内就能封顶。

        河谷上游,这个背靠雪峰、俯瞰印军可能渗透路线的点位,我们打算命名为‘雪莲峰哨所’。”

        他的手指向西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