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题出现在一战遗留的大批中上层军官上面,士兵们已经做到了应该做的,但两百万法军被包围了有什么办法?
法国的人口基数就只能保证同时支撑两百万军队作战,回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两百万法军阵亡之后,法国军中都闹起来布尔什维克了。
两个新组建的集团军,加起来也只有第一集团军的规模,不过现在这种齐格菲防线被突破的环境,德国西部的硬仗应该只有莱茵河了,后面差不多就是和德国守军谈条件,条件差不多直接就投。
不像是东线,苏联和德国确实是血海深仇,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法国第一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并不慢,弗赖堡、巴登等城市已经拿下,现在两个集团军的生力军加入,肯定比另一个世界法国在世界大战末期全程划水的表现强得多,这也可能引起一些变化。
比如说四国占领区的划分问题,主要是英美占区,法占区是英美划分出来的缓冲区,但在科曼所在的世界,法占区必然是法军做出贡献应得的。
这就有可能引起英美关于占领区划分的矛盾,德国最为精华的工业区主要在英占区当中,美国其实对南德组成的美占区有些不愿意。
在占领区划分问题上,美国曾经几次提出来要美占区和英占区交换。
法国这一次因为科曼这个暴风之源带来的变化,导致对进军德国十分上心,不在全程划水的结果就是,从法国本土出发的法军,距离南德的美占区更近。
这个变化可能会打乱英美对占领区的划分,就看英国人能不能顶住压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