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磊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两年国内的钢铁产能建设规模有多大,常林钢铁仅仅是其中一例,而国际铁矿石运抵亚洲各港口的到岸长协价都不到30美元每吨,他前期当然也是跟着做多。

        熊志磊从他老子熊玉衍那里讨来三亿港元作为本金,经过近两年的实战,资本积累也达到五个亿,也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这也叫熊志磊在新加坡志得意满,才会更在意在星视电讯上的小小失手。

        而在这两年时间里,国际铁矿石贸易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国际铁矿石贸易最初得以壮大,主要得益于六七十年代日韩钢铁企业日益上涨的原材料需求。

        早年为了保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日韩主要钢企都跟全球四大矿山集团签署了长期供货协议,对供货价格也进行严格的约定,一直维系至今。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长协价”。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八九十年代以来,也有部分国有钢企沿海进行布局,原材料依托于国际铁矿石贸易的供应,也都附随在日韩钢企之后加入这个“长协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民营钢铁企业开始崛起,但实力还很弱小,没有资格跟四大矿山谈长期供货协议,基本上都是从现货市场采购铁矿石。

        这也就出现了部分国有钢铁企业,手握长协矿,却没有都用于自身的生产冶炼,而是拿到现货市场倒卖吃价差牟利,也就是所谓的“倒卖配额”。

        新加坡商品期货市场里,铁矿石的期货价格主要还是跟着现货价波动,现货价也受长协价的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