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香港电子业的辉煌九十年代以后就戛然而止了。

        哪怕证券市场、楼市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摧残,香港电子业也没能重振辉煌,人才的断流变成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香港本土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香港就那么一点人口,每年大学出来仅有万儿八千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其中七八成都被金融地产等行业吸走了,剩下两三成跑去当商场销售乃至货车司机,轻轻松松就能赚两三万港元的月薪,谁吃饱撑着玩吃力不讨好的工科啊?

        另一方面还是港资企业对内地的人才培养也严重不足,或者说远不够信任。

        台资电子企业在大陆的投资,能够在九十年代末迅速崛起,很核心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自身每年就能为各大企业的管理、技术岗位,输送二三十万新鲜血液。

        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虽然对大陆干部也极为防范,但用台籍干部掌控核心管理、技术后,至少敢用大陆干部、技术,也不怕培养起来后的正常流失。

        萧良参加完当天的评审会后,就直接坐车赶往秣陵,路上也没有停歇下来用餐,在东郊国宾馆入住下来都九点钟了。

        这时候让宾馆的后厨简单做了几碗面条,萧良边吃边跟何宏泰、李琳夫妇聊天。

        萧良也很直接,他盼望与和永电子合作,在狮山湾工业园成立微型电机的研发与生产工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