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良之前主持蜗巢科技的研发工作,拿出来的阀控蓄电池技术,还仅仅是初级产品。
受限国内生产制备工艺的落后,萧良即便拿出全新的板栅结构与全新的高活性铅膏配方,也仅仅在降低内阻、抗腐蚀性及放电倍率方面追赶上国际主流产品,但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彻底解决极板腐蚀、电解液硫化、枝晶生长破坏隔膜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早期的产品,在满充浅放类型的应用场景里是足够用的。
比如车船发动机启动,需要蓄电池大功率放电,但通常放电比例仅为2-5%,之前的技术是能满足的。
不间断电源即便在断电时,蓄电池组的放电比例可能极高,需要支持设备较大时间的供电,但就算目前电网建设较为落后,一年当中电网断电,需要蓄电池组深度供电的次数可能也就三五次。
宿云山能源目前生产的阀控蓄电池,在三年的寿命周期内,深度放电三五十次,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然而真正的深循环电池,需要寿命周期内,深度放电(80%以上)三五百次以上不发生严重亏电衰减,这个技术难度就高了,需要对电解液及电极铅膏配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革新。
而这也是动力电池所需要的基本门槛。
八十年代底,日本就已经有电动自行车的问世,但在日本,电动自行动只允许采用比例助力控制系统,即必须是“人力+电力”的混合运行模式,不允许采取纯电动模式。
近年来已经国内有一些厂商注意到电动助力车在国内的市场前景,特别是沪京等地城区禁摩,电动助力车在城镇中短程出行上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