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家投资机构此时都有愿意参与第二轮的新股融资,但除了跟郑家长期以来的密切合作外,他们更主要的还是保障第一轮增发新股,能以一个极高的价格顺利减持出去,将盈利收入囊中。

        此时就算没有新的投资机构引进,这一增一减,这几家投资机构相当于再拿出五十多亿港元的资金,将持股规模从之前的八千多万股增加到一亿三千万股,实际能将持股成本能降到每股五十元以下。

        更为关键的,还是星视能获得关键的一百三十亿港元发展资金,将之前炒作的概念一步步做实,大家都相信股价未必不能跨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所以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第一轮增发的新股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顺利减持清仓,第二轮增发新股才能获得充足的融资,又或者这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即便可以找银行拆借过桥资金应付一些,但两者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这时候唯一头痛的,就是萧良联合盈投、鸿臣所持的六千六百万股,没有纳入他们的控制,一旦大规模提前减持,就极可能会彻底打乱掉他们设计好的节奏。

        这也是郑仲湘前期极其排斥萧良野蛮闯入的关键原因。

        这令他与陈逸森早就共同设计好的资本运作环节,很可能卡在萧良这一环难以持续下去,导致整个局面崩溃。

        虽然郑仲湘提这么话题很突兀,但萧良还是很洞察他真正的意图,说道:

        “郑先生应该知道蜗巢科技目前的消耗有多恐怖,也应该知道星源时代一两年内都很难盈利,还需要我持续不断从外部筹集资金投入,才能期待有朝一日结出丰硕肥美的果实。我现在坚定看好科技股,但每个月也至少减持五千万港元转回内地,我很难保证未来六到十二个月期间,完全不减持对星视的持股。”

        萧良心里说:你丫的别装了,你最多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反正目前还不打算从董事会辞退,第一轮增发新股在接下来六个月里,有足够空间减持出去,给第二轮增发筹集资金了。

        郑仲湘却不清楚科技股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走势,自然希望时间能更宽裕些,得寸进尺的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