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东洲绝大部分的轻工制造企业层次是低了一些,问题九十年代中前期的地方产业基础就摆在那里。
而香港的产业资本也严重缺乏重资本化、高科技的基因。
不从两者的实际出发寻找共通点、衔接点,将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又有何用?
萧良根据这次香港投资洽谈团以轻工制造为主的行业特征,将东洲地方对应、形成一定集群规模的产业,或者处于上下游产业链端上的企业或产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及重点介绍。
萧良同时还就这些产业在国内外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及未来随着消费市场变化需要规避的产业风险,都发表他的观点。
单就这点,萧良就已经站在整个时代之上。
当然,萧良脱稿走到场地中央,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演讲,就很是吓到人了。
简单的用英语交流,跟面对小三百人进行脱稿演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朱祎琳都禁不住刮目相看。
可能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消费市场的一些时代特征,很多人不一定认同萧良的观点,但萧良站在台上全程用英语侃侃而谈,对这么多不同的产业都有涉猎,还能详尽而具体的进行阐述,做出明确的判断,就足以震慑住所有人了。
更何况萧良对跟轻工制造紧密相扣的消费市场,用英语讲解轻松风趣,一点都不死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