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园区入驻企业的普通员工,以及将来会更大规模招聘外来务工人员,还得依靠工业园及镇上多方筹集资金建造更多的平价宿舍楼。
当然,只要园区企业用工规模上来了,宿舍楼收费再低廉,单间安排四张或八张床铺,哪怕每间年租金以一千元计,也是旱涝保收的一桩投资。
镇上低价划出地皮,有不少私人老板都愿意参与投资。
毕竟这个年代的房屋建造成本低廉,普通宿舍楼的综合建筑成本能很轻松控制在每平方米四五百元以下;这都是有良心的。
萧良沉吟片晌,跟汪兴民说道:“平价宿舍楼的投资,我觉得暂时不急着放给私人老板做,可以先鼓励各村筹措资金,由镇上或工业园统一注册成立房屋建设公司进行投资。另外,工业园后续的工业用地审批是个难点,镇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将各村的产业建设用地置换一部分出来,将份额划给工业园。各村拿出来的份额,可以折算成对工业园的出资!”
没有办法,除了市县经济开发区外,省里对单一园区的工业用地审批权限就是六百亩。
南亭工业园想要将规划范围内的两千五百亩建设土地都合法合规的用起来,想要突破省级审批权限的限制,三五年间都不要指望能拿到更高级别的审批,不够格——这跟各区县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不是一个概念。
拿村级产业发展用地进行置换,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诸多地市进行建设用地突破的一个灵活做法。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建造村民集中居住区,节约出来的宅基地也都可以用产业发展。
当然了,各村将富裕的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份额置换进来,折算成对工业园的出资,共同享受工业园发展的红利,也是理所当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