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华为的手机芯片、基站芯片,中兴的基站芯片,大唐、展讯的基带芯片等等,都是星逸半导体代工。

        等到十四纳米量产,到时候还会有更多客户下单!

        前期自然是产能拉满,全力生产自家14纳米芯片,大量对外出售。

        后面就可以减产部分自家芯片,代工第三方。

        除此之外,硅片厂,光刻胶厂,也都已经建成,但还没投产。

        究其原因,主要是眼下星逸科技的硅片技术虽然突破了,但生产成本比较高,和采购第三方差不多,索性暂时并未投产。

        而光刻胶也进步斐然,目前高端光刻胶能做出来,但同样不够先进,成本较高,用资产光刻胶生产的芯片,良品率比较低,还得继续研发。

        因此大硅片和光刻胶都没有投产,而是等到技术进一步突破,成本更低,再投产更合适。

        这样的策略,还能麻痹老米,让老米误以为星逸半导体这方面都空白,随时能够被掐脖子拿捏。

        等到老米爆锤,大硅片、光刻胶全面封杀,星逸科技就能迅速投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