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圣人的面子
边令诚踏着华清宫的青石板路,靴底碾过几片早落的梧桐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身着绯色官袍,腰间玉带却系得有些歪斜,那张素来带着几分谄媚的脸此刻绷得紧紧的,唯有眼角的细纹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路过回廊时,恰逢内侍省的小宦官捧着茶盏经过,见了他忙不迭地躬身行礼,他却只略一点头,脚步未停——此刻满脑子都是潼关的军务,哪有心思应酬这些琐碎。
紫宸殿偏室,李隆基正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手里摩挲着一枚羊脂玉扳指。
这位年近七旬的帝王虽鬓角染霜,眼角的皱纹却掩不住当年的英气,只是近来被安禄山叛乱搅得心神不宁,眉宇间总锁着一层郁色。
见边令诚进来,他抬了抬眼皮,声音带着几分慵懒:“令诚啊,潼关那边可有新动静?哥舒翰的奏报说叛军粮草不济,依你看是实情吗?”
边令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膝头撞在冰凉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将手中的奏疏高高举起,声音带着刻意压抑的激动:“圣人!臣正为此事而来!哥舒翰那封奏报,句句都是托词!”
“臣在潼关城头亲眼所见,叛军不过是些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每日在关下叫骂,言语间尽是对我大唐的亵渎,可哥舒翰坐拥二十万大军,却紧闭城门,连一箭都不肯射出去啊!”
李隆基的眉头微微蹙起,玉扳指在指间停了下来:“哦?哥舒翰说潼关地势险要,坚守方能拖垮叛军,这也是郭子仪、李光弼几位将军的意思。”
“你在军中,应当知晓兵法有云‘避其锋芒’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