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隐户们纷纷往城郊的营地集结之时,安西将军府参军李德彰跋山涉水,由彭城返回长安,再从长安北上,终于来到了安定。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名头戴狐皮小帽的中年人,正是沈庆之。

        二人是在长安相识的。

        “弘先,可惜你来晚了,没有赶上这场大战,否则,凭借你的才能,定可大展拳脚。”李德彰不无遗憾地说道。

        他与沈庆之一路同行,常有交谈,也对沈庆之推崇备至。

        沈庆之在长安住了几日,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泾水之战的经过,笑道:“此战能胜,皆赖桂阳公运筹帷幄,临机果决,沈某纵使当时就在帐下效力,也不过立些微末之功。”

        李德彰微微颔首,眼见进了安定城,说道:“我此行,是为桂阳公奉上太尉的家书,面见桂阳公时,必定举荐贤才,沈兄需得早作准备。”

        沈庆之其实身上带着兄长写给沈田子的举荐信,但如果能够绕过沈田子,直接被举荐给刘义真,他当然求之不得。

        “如果沈某有幸得到桂阳公的赏识,将来必有厚报。”沈庆之郑重承诺。

        李德彰笑道:“桂阳公求贤若渴,弘先静候佳音便是。”

        进入安定城后,二人直奔刘义真在城中的府邸,沈庆之候在外面,唯有李德彰进了府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