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卿,赫连勃勃死在了渭北,赫连璝继承父位,与刘义真约为兄弟,如今两家休兵,夏人退回了朔方,刘裕可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啊。”拓跋嗣感叹道。
他如今也才二十六岁,以为能熬死刘裕,想不到又有一个十二岁的刘义真横空出世。
不过,拓跋嗣也没有什么好羡慕刘裕的,他的长子拓跋焘虽然是比刘义真小了一岁,但也同样不凡,已经展露了智慧。
事实上,对于晋夏之战的胜负,拓跋嗣其实早有心理准备了。
前几天从河东郡传来的情报,刘义真往蒲坂增兵六千,正是韦士荣、杜安所领的六千义从军。
崔浩当时就断言,必定是赫连勃勃败了,否则刘义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往蒲坂分兵,当务之急肯定是要击退了夏军再说。
只是没有料到赫连勃勃竟然死了,而且赫连璝能够与刘义真光速握手言和。
崔浩如今听了这么个结果,不由眉头紧锁,沉吟许久后,说道:“陛下,赫连勃勃既死,夏人必然溃败,但是刘义真却适可而止,与赫连璝罢兵言和,二人只怕早有勾结,臣以为,定是他不久将要南下,所以希望赫连璝能够替他看住北面门户。”
拓跋嗣对此深以为然,他问道:“依照崔卿所言,此时不可出兵朔方?”
“不错,夏人虽败,但尚有坚城,我军冒然西进,恐一时难下,刘义真也必然出兵救援,臣以为,不如等刘义真回了彭城,再作计较。”
拓跋嗣没有疑惑刘义真为什么能够回去彭城,他要是刘裕的话,也会毫不犹豫地更易世子,自然要把刘义真叫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