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生摘下眼镜,用粗糙的手指用力抹了抹发酸的眼角。
他拿起那只用了多年、磕碰得坑坑洼洼的搪瓷茶缸,第一次觉得里面寡淡的茶水,竟也带着一丝回甘。
“谢谢……谢谢大家!”他声音沙哑,对着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深深地弯下了腰。
这个清高了一辈子的老知识分子,此刻弯下的腰背,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感激和温暖。
看到这样的周炳生,张玉芹的眼圈也红了,笑着摆手:“周师傅,你讲啥闲话!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就是一家人!有困难大家帮,应该的!”
李卫东看着周炳生真诚的感激和同事们投来的不再那么疏离的目光,心里那块压着的大石头,终于松动了一些,脸上露出了许久不见的、带着点释然的笑容。
阳光明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也涌动着暖流。
他帮助了周师傅,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建立了一个看似合理、由同事“背书”的物资调剂渠道。
冰箱里的资源,终于可以找到一个听上去合理的借口,可以少量的转化为现实所需。
无论是即将开始的为东北兄姐调剂粮票,还是改善自家生活,都有了明面上的掩护和运作空间。
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厂房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周炳生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奶粉、奶粉票、补助款和旧衣物收好,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珍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