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就堂记录下此事,并在吏部南曹分给他们一处别堂用于考试,同时安排了两名吏员陪同监考。
“今日因是加试,所考便不依京兆府试旧题,须得另拟新题。”
来到别堂坐定下来,裴敦复先让自己带来的京兆府吏翻查张岱所携带的《切韵》等工具书有无夹带、注解,同时又对张岱说道。
张岱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他当然不奢望自己做早已经流传出来的京兆府旧题,能被加试补考一场,他已经很庆幸了。
虽然是一场加试,但裴敦复加上两名京兆府吏、两名吏部属官,足足五个人监考张岱一人,监考之严格远远超出了一般府试的水平。
须知唐代就连省试对考生人身和交流的限制都不多,以至于出现了温八叉这种将科举做游戏的极品,仗着才情放浪形骸,结果自己屡试不第。
当张岱感叹监考严格的时候,当考题被发下来时却有些傻了眼。倒不是因为太难,而是他都见过、甚至做过。杂文两题,一是《湘灵鼓瑟诗》,二是以“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八字为韵作《尺蠖赋》。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诗,称为试帖诗、或者赋得体,通常引用一个典故、或者前人诗作中的一句,又或者干脆以事物为题,并且限定韵脚。
比如张岱今天所考的这个《湘灵鼓瑟》题,便出自《楚辞》“使湘灵鼓瑟兮”。
这个考题本来是盛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试题,因为存世的同题诗作比较丰富、便于对比,所以在后世讲述唐代科举的学术著作中也常被引用。
而且其中还涌现出了一篇号称“通篇大雅、如有神助”的名诗,即“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被推为唐人省试诗排头之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