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一事情反例的,就是开元后期以吏治入朝的牛仙客罔顾军国不同、中外异制,大肆推行和籴,给大唐的财赋体系和地方的行政与经济生态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伤害。
至于另一道策问题,江南以布折租,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其根源就在于唐代初期所奉行的以征收实物为主体的租庸调赋税方法,已经不适合唐代这一大一统帝国生产力的恢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又由于一直没有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充足的货币供给,迟迟难以进行整体的赋税改革。
李元纮虽然是当朝宰相,但若是讲到高屋建瓴的看待问题、指出唐代政治的弊端,他的视野是的确不如张岱这么大和透彻。
许多人讲到古人古事,往往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滤镜加持。
但事实上大部分古人终其一生所接触到的人事、所经受的观点碰撞以及对所处世界的了解,都不如后人一年所接受的那么多,当然天天看营销号那严重阉割的观点灌输的例外。
张岱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有什么人和事来打断他的解试,便也不再故弄玄虚,拿出纸笔来便开始奋笔疾书、伏案答题。
张均还在外边低头盘算着稍后怎么拖延应答策问,他倒是能想明白李元纮并不是针对他儿子、而是在针对他。
所以如果张岱应答不合格、被李元纮抓住痛脚后,他儿子解试过不过得了还是其次,他自己则就要被大加责难,甚至难能继续立足于中书省。
可是他这里刚刚组织好说辞,再抬头看去,却发现他儿子非但没有推脱,反而已经开始挥笔答题起来。
“这逆子当真骄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