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话跟对唱山歌似的,一个恍惚,王翰便闪现到了他的眼前,两眼直盯着他顿足叹息道:“张六郎才情是我先知,不意宦途失意、去职闲居,识才之名竟为裴敦复得矣!来日若作唱酬,六郎需十分用心,借你名篇传我名声!”

        张岱听到这话后顿时一汗,连连摆手道:“学士才名高著,我今攀而未及。若得与学士唱酬成趣,并为世所赏,功名浮云、不足道也!”

        他这里话音未落,已经入席坐定的赵冬曦便笑语道:“王子羽失意暂时而已,若能得朝中相公赏识,且加举授,来年司职考功,六郎自然复投你案,成你识才之名。”

        唐代前期的科举省试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所主持,因此这个位置也是非常的重要,自然不可能授予不久前还因惹厌宰相而被踢出朝堂的王翰。

        赵冬曦这么说,自然只是调侃。他这里话音刚落,另一旁官居左拾遗的孙逖便又开口道:“日前往访严员外,员外着我转告燕公,省试将近、需为避嫌,不敢冒昧登门、为主人滋惹非议。六郎所作,严员外亦皆审读,直叹若省试同样能发挥如此,谁能黜之?”

        所谓的严员外,便是当下官居吏部考功员外郎的严挺之,其人便是明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张岱听到这话,也不由得感叹除了他老子这个倒霉东西之外,生在张家真是没得说。

        其他士子考生们需要入京游走干谒之人,皆是他家座上宾客,更甚至就是他的亲人,而能够决定考生们命运的科举考官,也是宾客们闲聊的谈资。

        别的考生们还在寓所中苦读主考官的文卷、咂摸其文风趣味如何,他这里已经有考官亲自着人递话让他安心备考、正常发挥。

        可如果把这一场京兆府试当作正常发挥的标准的话,那对张岱来说可就有些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