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里寒暄对话,一旁的王思献却等得不耐烦了,毕竟他儿子还在抱腿哀号、亟待诊治,自然没有心情留下来听张岱在那里奚落敲打。

        于是他便又沉声道:“事已至此,教诲恭受,只是希望事情能够至此而止,不要再生波折,以致诸方不安。”

        张岱知道王思献还在担心那买凶悬赏一事,他当然也不想事情继续发酵下去,反正现在面子也已经找回来了,于是便又望着对方正色道:“北门流言,我确不知。三万贯钱更加不是小数,王某与谁有此钱事纠葛我也不知。无论谁来将此问我,都是这一答案!”

        王思献也知道张岱不可能承认流言是其所传,而这一番否认无疑也是在告诉别人他不会认账,哪怕真的干掉王崇俊,也休想在他这里领到钱,那一些暗中蠢蠢欲动之人自然也就会打消借此大发横财的打算。

        在完成报复后,张岱也变得很好说话。他没有让家人再阻拦王氏父子一行,甚至还让人抄写了一份之前请来给张岯治伤的医师名单送给他们,至于王氏父子领不领情,那就另当别论了。

        王氏父子离开后,程伯献也没有再于此久留,表示自己要到他义兄高力士家去,想来是为汇报此事。

        这件事高力士也是担了不小的干系,没有他的推波助澜,消息就不可能在北门流传的这么快。出动这么多喉舌,真要全力追查的话是不可能查不出来的,绝非抵死不认就能推脱干净。

        更何况有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获得确凿的证据和答案,只要有人认为是你干的那就够了。就比如汴州那个行刺高力士之人,审问一番没审出什么便直接处理了,而高力士就把账记在了葛福顺的头上。

        当中有没有误会、是不是挑拨离间,这都不重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矛盾和冲突那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就拿这一次事情来说,就算不是高力士暗中使人传播流言,葛福顺估计也会把账算在高力士头上。不只是因为双方确实有矛盾,还在于高力士手里有他需要的东西,或者可能借此逼迫高力士交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