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爷爷文坛宗主名头还响亮,而张岱作为科举状元、也是颇有文名。当然也有找不到他叔叔张垍的新家,直接投卷到张家大宅来的。

        张岱坐在前堂里随便翻看了一下这些行卷,倒是没能从其中发现什么惊艳之作,也没有见到什么著名的人。

        盛唐著名的诗人虽然多,但是放在整个世道内也并非俯拾皆是。而且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人,这些诗人们也未必全都与他们文字所表达的那种情感与性情相吻合。

        就拿张岱之前所招揽的高适来说,事情就做的让张岱有点尴尬。之前信安王出任朔方,张岱前往送行,高适跟随前往,席中就按捺不住自荐,搞得好像张岱门中容不下才流一般。

        张岱倒是能够理解高适那种家道中落、渴望上进的心情,老实说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他也愿意帮助提携一把。甚至如果高适在此之前跟他进行一番沟通、表达一下志愿,由他向信安王进行引荐,大家情面上也都好看一些。

        尽管心里有点不爽,张岱倒也没有刻意阻挠其事,又在信安王面前为之美言几句。大概其人慷慨的情怀也获得了信安王的青睐,便将之接纳到麾下来,随之一同前往朔方去了。至于后事如何,张岱倒不是很清楚。

        所以说对于古代这些诗人们,张岱也只是保持着平常心,不像一开始那样急于去结识。

        抛开那些感情浓烈、文采飞扬的诗歌不说,大家都是活生生存在这一世道中的人,能不能长久相处下去,还是要看脾性适不适合。当然如果是在名利场中结识的话,比脾性更重要的那就是势位了。

        中堂里,张说正在和几个族人一起欣赏舞乐,倒不是什么太刺激的表演,主要还是张岱近来作为翻曲使所翻新的一些曲辞。张说也是一边陶冶情操,一边检查作业。

        “王昌龄这几篇横吹辞编拟都不错,他今在居何职?秩满之后若考得中上,可以毋须再守选,直入集贤书院。”

        见到张岱走进来,张说便微笑说道。他知张岱同年们已经结成一个联系尚算紧密的小群体,对王昌龄等也都高看一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