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购买的主要是山野岭地、百姓桑田,这些地方往往并不适合耕作浇灌,只能用作桑林果园等经济型树种的种植。
无论到了什么年代,土地都是最基础、也是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张岱掌握着这么庞大一笔资金,想要追求稳定的收益,重点当然也要放在购置土地资产上面,有了持续稳定的收益之后,才能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持净土院养老计划的发展。
只不过他的思路并不同于那些热衷圈占膏腴良田的达官权贵,他认为小民本身抗风险能力不高,而参与社会复杂经济活动的资本和能力有限,所以应当占据那些只要勤恳耕作就能有稳定产出的良田。
至于那些有心治业的达官显贵,本身有着禄料封物等收益托底,而且还掌握着可观的社会资源,抗风险能力既高,对于社会商贸讯息的掌握也更多,所以更应该承担风险更高、操作环节更多的经济行为。
但实际的情况却往往相反,越是处于社会上层之人越趋向于垄断能有稳定持续收益的社会资源。
底层人士往往被逼到走投无路然后奋起反抗,经过一段极度混乱之后秩序渐生,那些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人士便开始分头下注、窃取成果,然后继续下一个轮回。
林野岭地、百姓露天由于产出有限,甚至于大片撂荒,开发难度颇高,就连河南府在进行括田的时候,都不将之纳入到括田的范围之中。
张岱有钱,也舍得投入成本去开发,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购买到许多的岭地陂田。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这些岭地最终开发不出来,假使他有能力将伊水两岸川谷都买下来的话,来年有机会提兵上洛都方便!
当然这就扯得有点远了,他为了救灾而在河南河北组建起众多的织坊,自然也需要大量的生丝原料。在诸州植桑还未见功效之前,先在洛阳植桑造林建立个生产基地也能维持生产、降低成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