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时务策,不出意外的两道边策、一道时政策,边策则是分别询问与吐蕃和突厥这两大世仇的关系处置。
之所以集中在今年策问,那是因为三方情势有了新的变化,吐蕃去年与大唐再起边衅,而突厥则屡请能与大唐继续和亲。
至于时政策,当然就是去年灾情的相关处置问题了。
总之这五道策问题对张岱而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然想要对答优异的话,也少不了要仔细斟酌。哪怕他能断言往后三国百年国运、突厥倒是用不了百年了,但立足今人视野,必然也要提出一系列的理论来支持自的观点,让今人能够理解和认同。
昨天一天的时间,张岱就搞定了四道策问题,所以倒也不怎么急躁,晚上甚至还蹲在试铺里搞了一顿小火锅。入夜后别人还在秉烛夜战,而他则蒙头大睡起来。
到了第二天,张岱只剩下一道时务题,任务自然很轻松,但他答起来却更慎重。
因为他不同于其他的举子们只是引经据典的泛泛言之,什么王道悯人、先君尚德之类的套话,他是真真正正参与到救灾工作当中去的,并且也从下属诸员那里得知许多灾区的最新和具体的困境,诸如灾后牛疫的爆发,以及新春旱涝灾害再次初露端倪等等。
所以张岱的策文中套话较少,更多的则是立足实际的各种应对策略,并不只是应付当下的省试,拿到朝堂中去都能当作一篇今年救灾备荒的计划方案。但是话说回来,也根本没人鸟他。
张岱也是一边答题一边在心里思忖,准备省试结束之后无论及第与否,他都要东行游历一番,看看救灾诸事经营状况如何了。他去年便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是为了躲避都中的人事纠纷。
因为最后这一道时务策更加的用心,用时也远较之前更长,等到张岱全都写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午后。他又将五篇策文从头到尾的全都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什么犯禁之后便直接登堂上交。
这会儿其他考生们都还在构思答题,张岱这里走出试铺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那本来已经对状元之位势在必得的李嶷更是诧异道:“张岱是欲上请,还是交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