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二场考试,许多人也已经认识了张岱,见他走出考场,便有人忍不住疾声发问道:“请问张郎,我家阿郎在内情形如何?应试是否顺妥?”

        “你们安心在此候着吧,不要喧哗。场中诸事顺利,不久后各家郎君想会陆续离场。”

        张岱对这些围聚上来的人摆摆手,随口回答道。

        但却仍然有人并未离去,而是更加凑近张岱身前,口中低声说道:“敢问张公子,愿不愿将应试的杂文诵来典出?公子请放心,某等并不是要借文舞弊,只是要编撰时文精粹。”

        没想到刚离开考场就遇到了抢生意的同行,张岱听到这话后心中顿时生出不小的兴致,于是便向这人问话道:“你愿出几钱来沽我文?”

        那人见张岱颇有意动之色,神态顿时更加的热情,当即便又连忙说道:“张公子名门秀才、时誉崇高,两篇杂文愿以钱三十贯邀得。若今张公子及第功成,愿另具资百贯,以乞张公子往日习作。”

        这钱已经不算少了,尤其是对做过墓志铭生意、略微了解行情的张岱来说。虽然说雄文千金不易,但真要放在坊间作价买卖的话,怕也卖不出多好的价格。

        张岱两篇应试之文竟然就能卖上三十贯,而且及第后还有更大的买卖可作。听到此人的开价,他便又笑语道:“你花使这些钱帛,就不怕血本无归?”

        “张公子太谦虚了,某虽只是钻营方孔的卑鄙之徒,但也久仰公子才名。若得公子相赐,自有信心将公子佳作遍播都下!”

        此人闻言后便又连忙说道,去年那时文选粹的销售火爆让他们这些书商见识到了这一行当的惊人潜力,因此今年刚刚开年便不乏资历雄厚者瞄上了这一市场,甚至直接在考场外就购买考生应试杂文。

        张岱如今自然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尤其这些家伙都是来抢他饭碗的,而且听这意思已经准备趁着科举的热度搞个人专集了,也让他心里很是不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