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欲致太平,当推人道之大势!人道变革,毕经三世!

        罗浮可不是是寻常诸子百家的弟子,他是从儒家开蒙,甚至于本身就是儒家的弟子,只是被逐出了门墙罢了。

        单纯从韩非口中传出的那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罗浮在儒家学说之中造诣之深了。

        他提出这种看似简单的论题,自己以儒家的理念来回答,就彻底上当了,甚至不如说,这正是罗浮想要的。

        可惜,伏念反应过来的有点晚了,或许是因为对罗浮的重视,再加上致太平本身就是儒家最早提出来的理念。

        当罗浮以致太平为论点时,不管是伏念还是其他的儒家弟子们,俱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罗浮可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儒家弟子啊,他是一个敢早早的放出风来,一路横扫山寨劫匪,大张旗鼓的来小圣贤庄踢场子的人。

        冷静下来,伏念神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凝视罗浮,伏念道:“请师叔指教。”

        “若是欲致太平,不知师侄觉得,当法先王还是法后王?”罗浮不但没有回答,反而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来。

        所谓法先王,毫无疑问是儒家的观点了,而法后王,事实上是属于法家的理念范畴。

        法先王,则是追求上古时期的三代之治,而法后王,则是认为,今必胜于古,后必胜于今,所以才需要法后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