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位资历较老的壮班衙役出列拱手,谨慎问道:“都头所言极是。只是…二班改制,事务繁杂。敢问都头,壮班这边日后所需的银钱支用、兵服器械、人员招募乃至弟兄们的住所安置,该当如何筹划安排?还请都头示下。”

        林峰略作思索,继续道:“先说银钱。如今城内的赌档、勾栏、粮店、当铺都已统一收取‘规费’,合计下来,每月约有四千二百两。我已禀明师爷,允准将其中半数留作房内支用,计两千一百两。按衙门旧制,我县本应设壮班一百九十人,若足额发工食银,每人每年需十二两,合共两千余两。眼下算上补缺的李胜、牛天等人,实有三十七人。我打算先招一批。届时,诸位的饷银定为每月二两,房内再从规费中补贴一两。”

        众人听罢,相视一眼,皆无异议。

        此番林峰所定的章程,于壮班弟兄而言,待遇实较以往优厚太多。

        须知往日衙门发工食银从未足额,历年积欠未发者更是不计其数。壮班差事本就清苦,混得好的,一月东拼西凑或能挣得二三两;若时运不济,奔波整月,连一两银子都难凑足,养家糊口尚且艰难。

        见无人反对,林峰神色稍缓,继续道:“再说兵服器械等物。衙门武库中虽有些库存,却多半老旧不堪使用。枪头、腰刀、盾牌之类,可在城中寻些可靠匠人逐步打造添置。至于弓弩、甲仗等物,管制甚严,确实不好擅动,此事还需寻机禀明堂尊,看能否行文府衙,请拨发些许下来。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将员额招满,让弟兄们尽快操练起来,才堪大用。”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王五便急不可耐地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得意:“峰哥儿,既然壮班已有安排,那咱们快班这边的弟兄,又做何安置?”

        这厮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

        自林峰将催缴春税的重任全权交予他督办后,他倒是真下了狠劲,县中那些拖欠税赋的“刁滑”花户,几乎被他挨个梳理整治了一遍,成效显著,甚至连陈师爷都曾当面夸赞了他两句。

        如此一来,他自觉功劳甚大,腰杆挺得笔直,往日那点谄媚收敛了不少,语气间不免又带上了几分往日“抖”起来的架势。

        林峰闻言,并不着恼,只平静说道:“快班这边,一切规矩照旧。衙门发放的工食银,历来不曾短缺,如今再从‘规费’之中,每月额外补贴一两。往后快班不必再参与守城,但城中寻街缉盗、维持治安一职,便全数交由快班负责。”

        王五一听,眼珠转了转,忙又凑近一步,“峰哥儿,不是兄弟多嘴,如今快班兄弟既要下乡催科,又要负责全城寻街,这两头奔波,人手…怕是捉襟见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