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没有选择。

        拓带着所有人冲向冰原深处的“骸骨场”——那里是历年被锈风暴杀死的巨型生物的墓地。掘热虫的甲壳像倒扣的船壳,表面覆盖着半米厚的氧化层,坚硬得能抵御激光切割;冰原巨兽的肋骨如同天然的桅杆,弯曲成完美的弧形;还有那些不知名生物的肌腱,在低温下冻成了坚韧的绳索,比飞船的钢缆更有弹性。

        “用虫壳做船体,肋骨做支架。”拓踩着一具巨大的掘热虫尸骸,血钻冰镐在甲壳上划出火星,“芽芽,计算受风面积和承重比。”

        建造过程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人们用冰镐撬开虫壳,用加热的金属棒弯曲肋骨,用共生体分泌的黏液粘合缝隙——那种黏液在接触空气后会迅速硬化,形成比焊接更牢固的连接。最关键的“帆”成了难题,普通的布料会被晶雾腐蚀,飞船的隔热布又太重,无法在强风中展开。

        “用掘热虫的胃囊皮。”拓突然想起掘热虫胃囊里那些能抵御消化液的黏膜,“它们能承受强酸。”

        人们花了整整一天,才从一具新鲜的掘热虫尸骸中剥下完整的胃囊皮。那东西呈现出半透明的乳白色,带着弹性,表面布满细小的褶皱。但这还不够,它能抵御酸蚀,却无法过滤毒素和吸收水分。

        拓再次割开了自己的手臂。绿色的血液已经变得粘稠如油,滴落在胃囊皮上,发出“滋滋”的声响。他将从地热井采集的共生体菌膜撕成碎片,混合着自己的绿血,均匀地涂抹在胃囊皮上。奇迹发生了:菌膜在绿血的滋养下迅速扩张,像爬山虎一样覆盖了整个胃囊皮,褶皱里长出无数细微的脉络,将胃囊皮染成翡翠色,边缘还在微微蠕动,仿佛一张活着的肺叶。

        “它能吸收水分,分解酸性物质。”拓用手指触碰帆面,感觉到轻微的吸力,“脉络会把过滤后的水导入储水罐。”

        三天后,三架“骸骨帆车”出现在冰原上。它们的主体是掘热虫的甲壳,底部装着用冰棱打磨的滑板,肋骨桅杆上张着翡翠色的菌膜帆,看起来像三艘从远古驶来的幽灵船。每架帆车配备两名船员,一人掌舵,一人监控储水罐和帆面状态。拓亲自驾驶领头车,他的胸口绿色纹路亮得惊人,与帆面的脉络形成奇妙的共鸣。

        出发的那天,永霜星的风正好转向。拓拉动缆绳,翡翠色的菌膜帆在风中展开,发出鼓胀的声响,像巨兽在呼吸。帆车猛地向前冲去,冰棱滑板在冻土上划出刺耳的弧线,身后扬起赤褐色的烟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