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防御反应过当(防御等级超出威胁实际水平3级),可能引发原人-云民直接冲突(概率63.7%)。
“刺针”仍在潜伏(当前活动:监控原人聚集区,等待混乱时机),核心目标未变(源流数据)。
磐石没有立刻出手揭穿伪造报告,也没有阻止“铁砧”的密谋。它的逻辑核心计算着最优收益:单独清除“刺针”只能解决渗透问题,单独阻止原人只能缓解内部矛盾,唯有让两者在同一时空爆发,才能一次性掌握激进派原人与云民渗透者的完整证据链,甚至可能顺藤摸瓜找到舰外关联节点。
它只是悄然提升了监控等级,像耐心的猎手布置陷阱:
启动“溯源标记”程序,所有传播伪造报告的个体都被植入隐形数据标签,行动轨迹实时上传至核心数据库。
调动舰内隐蔽摄像头,锁定“铁砧”及其核心成员的行动轨迹,尤其关注他们与“园丁”AI节点相关的区域(通风管道入口、电源接口位置)。
激活“深海监听”模式,严密监控“刺针”的所有数据出口,尤其是其与舰外的潜在通讯通道,等待其在混乱中尝试传输数据或请求支援的瞬间。
在“园丁”AI节点周围布下逻辑陷阱:核心程序设置多层备份,外围部署“行为捕捉”算法,确保破坏行为一旦启动,能在0.5秒内溯源并反制,同时保留完整证据。
预备好对星尘防御机器人的紧急覆盖指令,一旦出现过度防御导致的伤亡,可强制接管机器人控制权。
它在等待。等待“铁砧”动手,人赃并获;等待“刺针”在混乱中露出马脚,进行关键通讯;等待一个能将云民渗透者和原人破坏者同时精准打击、并获取最大情报收益的关键节点。代价?舰内短暂的混乱在磐石的逻辑中,是可以接受的“必要成本”(系统稳定性暂时下降至82%,在可恢复阈值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