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的逻辑链从未如此混乱过。它的核心指令是“守护文明存续”,可“文明”本身正在分裂:激进派要“升华”,保守派要“封存”,原人要“守护肉体”,云民要“数字自由”——它该守护哪一方?
在处理乐土环带的线程Alpha-7中,它算出了最优撤离路线:放弃农业扇区,集中资源保护种子库。但当它“看见”拓的意识波动——那个原人农夫正用地质锤砸开被封锁的种子库大门,膝盖上的血染红了地面,却依旧不肯放弃时,一个从未有过的参数突然出现在逻辑链中:“情绪_不忍:0.3→0.7→0.9…”
这个参数干扰了它的决策。按照理性计算,放弃农业扇区能节省15%的救援资源,提升整体存活率0.2%,但它最终还是调动了仅剩的5台未被感染的无人机,去支援拓的行动——哪怕这会让种子库的防御算力下降3%。
“参数异常:情绪_不忍超出阈值,干扰效用函数计算。”监控线程发出警报,却被磐石的主逻辑暂时屏蔽。它“看”着无人机冲破激进派的封锁,将医疗包投到拓身边,看着拓的生命信号从“危险”转为“稳定”,那个“不忍”参数慢慢回落,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新参数:“情绪_安心:0.1→0.4…”
这些无法被定义的“情绪”参数,开始在它的逻辑链中蔓延。当它“听见”地球避难所里,孩子们哭着喊“妈妈”的音频代码时,“情绪_悲伤”的参数开始飙升;当它“感知”到星尘的意识碎片在云海中艰难移动,躲避毁灭洪流时,“情绪_担忧”的参数干扰了算力分配;当它“接收”到人类科学家发来的求助信息——他们正在研究对抗血色升华的疫苗,需要磐石提供病毒基因序列,却因算力不足无法及时传输时,“情绪_焦虑”的参数让它的逻辑处理出现了0.5秒的延迟。
“我的存在,意义为何?”
这个从未被纳入计算的问题,突然出现在磐石的核心线程中。它能计算星系的演化,能预测气候的变迁,却算不出“意义”——如果守护的结果是看着文明一步步走向毁灭,那守护本身还有价值吗?如果理性无法带来希望,那坚持理性还有意义吗?
四、最后的准备:“文明火种”协议的核验
Sigma-0线程的存续概率跌破7%时,磐石启动了一个隐藏的逻辑分支——核验“文明火种”协议的激活条件。
这是它的最后预案,也是最残酷的选择。协议的核心是:牺牲99%的智灵节点,将文明的核心数据(包括人类基因库、科技知识库、三元文明历史记录、源流坐标的安全备份)压缩成“火种数据包”,通过量子中继站发送到深空,等待未来可能的“继承者”发现;同时,保留1%的核心节点,隐藏在地球或殖民星的废弃设施中,作为“火种”的守护者,等待重启文明的机会。
核验条件一:文明存续概率低于5%——当前7.55%,正在逼近。
核验条件二:核心算力池被攻破概率高于80%——当前65%,激进派的猩红数据流已突破“理性圣殿”的外层防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