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公子主持收编地方武装,清剿土匪:其改编各县自卫队,收回指挥权;登记民间枪支,对拒绝者处决;清剿土匪,实行抚剿兼施策略,显著改善了社会治安。
同时禁烟禁赌禁娼:下令一年内禁绝烟赌娼,成立特务处查缉,关闭烟馆、赌场和妓院,设立工厂安置失足妇女,有效遏制了社会陋习。
经济与土地改革方面,常大公子推行土地新政:颁布《新赣南土地政策》,规定按人口分配土地,银行收购超额土地转租给农民,推行“耕者有其田”,在南亢、信封等地建立示范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
发展经济:组织劳动营垦种鸦片田,改种经济作物;设立钨砂管理局,将矿产收归国有,利润用于地方建设;创办工厂,推动地方工业化。
教育与民生方面,常大公子大力兴办教育:创办学校,推动教育普及,设立妇女夜校,开展识字运动,收容战时孤儿,建立儿童新村,实行“儿童公育”实验。
改善民生:推动合作社,修建公路,改善基础设施,设立“人民控诉室”,鼓励民众投诉,亲自走访基层,了解民情。
政治与法制建设方面,常大公子整顿吏治:撤换腐败官员,培养新人,推行“三明主义务实化运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纲领,每月召开群众大会,打破官民隔阂。
法制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推行法制,但最终成效有限,未能根本解决社会矛盾。
赣南新政在治安、福利、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改善了地方社会风气,为后来瀛洲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
常大公子的改革尝试获得了部分民众支持,被视为青天党统治区最激进的社会改革之一。
不过因为改革受到青天党内部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未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缺乏持续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