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靖难之役爆发。花甲之年的李家老祖因在辽东,被燕王收编做了燕军。
靖难过程虽然艰难,李家老祖却活了下来,成了靖难功臣。
这一次,他主动要求调回辽东铁岭卫。
他认为这里是他的福地:若当年不是被派到铁岭,而是留在江南,那老子就要跟南军一起在长江里当江漂子啦!
再回铁岭,李家老祖不再是小小世袭百户,而是世袭指挥使!
可能是李家祖坟冒了青烟,到了嘉靖朝,李家子孙李成梁竟考中了文秀才功名。
世袭军户子弟考中武秀才那是稀松平常的事。考中文秀才的凤毛麟角。
且李成梁是辽东军户。辽东边军几乎称得上是人均胎教肄业,李成梁简直就是军中大儒。
这样一个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的边军俊杰,理应受到重用。
然而,并没有。
无论是李成梁还是同时代的戚继光,在承袭武职时都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京需要路费,进京后需要拿钱到兵部打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