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补课班在哪儿
我立刻追问道:“怎么不一样?”
王静安道:“我也说不上来。总之,淑婷从来都不让我去接她。有一次,下着大雨,我特意跑到补课班附近等她,结果看见有人提着一盏那种老式的马灯,带着他们往出走。”
“那些学生全都打着黑色的油纸伞,一个接着一个,走得无声无息。”
“而且,他们还都把伞打得很低,我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脸。等我好不容易看见淑婷的挎包,赶过去喊她的时候,却看见伞下的淑婷脸色煞白,嘴唇发黑。”
“当时,淑婷把我吓了一跳,她看见我之后,扔下伞就跑。我一直追了她很长一段路,她才停了下来。”
“那天淑婷跟我发了很大的火儿,说我不该去找她。我好些年没看见淑婷这样歇斯底里,我也被吓坏了,好几天都不敢跟她说话。”
我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嘴里喃喃自语道:“马灯,油纸伞?”
马灯,是舶来品,最早是波兰人发明的煤油灯。后来,这种煤油灯常被西部牛仔挂在马背上,作为夜晚出行照明的工具,也就被称为“马灯”。
清代,马灯传入国内,到了清代末期,马灯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同时,油纸伞在清代时,也是主要的遮雨工具,一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被钢骨布伞所取代。
马灯和油纸伞,恰好证明了那家补课班的诡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