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前期试点,倒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这事得有个具体规划,不能贸然砸钱,万一几百万几千万砸进去,水都没一个,那就不好了。

        陈景乐继续道:“比如说种苗研发。我们在这方面跟海外还是有差距的,即便是隆平高科这样的国内行业数一数二的存在,无论是营收还是研发投入,跟拜耳这样的巨头比起来,都差得有点多。”

        “拿去年的数据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外,国内依旧有超过15%的蔬菜种子,需要依赖进口,总量超过1.15万吨。其中个别蔬菜种类进口率更是超过80%,如菠菜洋葱胡萝卜等。进口部分,西大的数量虽然只占1%,但价值却占到12%,赤利数量占2%,价格占23%。这就是被别人卡脖子的下场。”

        “农业育种公司有句行业俗话,‘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偷种,偷种不如套牌’,目前市面上有过半的种子都是套牌,用自己的证件执照手续,卖别人的种子。然而造不如买的路线,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有些东西有些时候,即便你想钱买,人家都不会卖给你。或者能买到,但是要比市场高好几倍的价格。没办法,谁让人家掌握了技术?”

        “因此上面从2022年开始,就致力于打造国家自主种业阵型,扶持行业内多家种业公司,力求种业振兴。光农作物领域就有家企业入选。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搭一趟顺风车,看是否能让官方出头帮忙牵线搭桥。”

        “全球两超四强的种子公司里头,只有一家先正达在我们国内,而且种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和很多高新科技产业一样,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航天育种也只是在现有技术上,加快追赶速度。我们是起步慢,但是不要紧,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做了总比不做要好。”

        “目前国内具备种子研发能力的农企只有100余家,可惜其中并不包括鸿启。鸿启都是从别的种子公司那里买种子,暂时还能买到,但我觉得不能完全依赖别人,我们得有自己的种苗研发中心。”

        “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跟南亚所进行合作研发,正好我们之前跟他们有过技术交流,现在也流行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各取所需。同时诚意招募全国各地的人才。”

        “众所周知农学类科研人才就业环境不是很好,特别是当前这个经济形势,但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年薪2530万,就能招来大量作物遗传育种方向的985博士人才。砸钱!通过砸钱,来快速构建一个成熟的种苗研发中心!”

        陈景乐一口气说了好多,说得口都有点干了,赶紧给自己倒杯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