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柳教授是从哪儿搞来的这个古董货,要是放上几十年,都能进博物馆了。不对,现在就能进,毕竟这玩意在花旗南北战争的时候就开始用了。

        高振东实在是忍不住了:“柳教授,这玩意儿你从哪儿弄来的?我们当年打仗再是万国造,这东西也是找不到的吧?”

        我们在解放前打仗,一向是有啥用啥,自己的生产能力又不够,万国造是一点儿都不夸张,即便如此,这东西应该也是找不到的。

        主要是实在太老了。S2的时候,加特林正好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几乎没人用。

        柳教授笑道:“这是我们从国外弄回来的,找高卢人帮的忙,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搞的。其实搞这东西回来,也就一个目的,看看加特林的结构,这玩意的射速,差不多是在现有机枪的基础上加个零了。”

        加特林被他戏称为“加个零”,柳教授也算是人才。

        不过他的想法其实是没毛病的,加特林这东西国内没人搞过,如果从头搞,还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有了这个,正好能大幅度的提高研究速度。

        最巧的是,高振东在要求搞加特林625的时候,是要求搞外能源的,手摇加特林就是外能源的,正好从原理上衔接得上,要是搞内能源的,还不知道要搞成什么样子呢。

        柳教授他们在去搞这玩意的时候,都还在赞叹高振东的考虑真是一环扣一环,既获得了外能源加特林的好处,还降低了研制难度。

        其实高振东不喜欢内能源加特林的原因就一个——这货实在是打不准,或者说想要打准代价太大,对于防空炮来说,打不准就是原罪。

        这可不是重机枪可以靠散布过日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