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拎起箱子,放进了带着篷布的卡车的货箱,然后蹲在货箱里捣鼓了一会儿,才用帆布盖上几个箱子,向着目的地开去。
上班时间,三轧厂门口,高振东的车刚刚进去,正挤在早上上班的人流中缓缓前进。
后方,一辆卡车来到三轧厂门口,门卫同志例行拦下要求他出示手续。
“同志,到哪个单位啊?”三轧厂里的单位很多。
“三分厂,这是介绍信。”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他找不到路需要对方指路,而是用其他单位的话,怕自己进去后的路线和说的目的地不同,马上就会露馅。
开车的司机是那位“赵师傅”,他强装淡定,拿出一份介绍信递给门卫。
介绍信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伪造起来并不难,赵师傅并不太慌。
但是他有点急。货箱里,他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他没有定时装置,在败退的时候,制式定时装置可是高级货,一般也并不多,那时候的技术能力就是那么弱。实际上,那个年代很多做定时炸弹的都是自己做定时装置。
例如真的差点将落榜美术生在S2发生之前就炸死在咖啡馆的那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定时装置自己做的,而且还挺好用。
而且S2前后的制式特工定时装置,实际上完全没有后世的人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因为电子技术不可靠且落后,定时装置往往是机械或者化学的,精确性也就那么回事儿。比如约翰牛的“10号定时笔”,是靠氯化铜腐蚀铁丝释放击针,相对电子的更可靠,但是计时并不精确,而且调整计时非常麻烦,靠调整铁丝粗细或者氯化铜浓度实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