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都市小说 > 国民法医 >
        用高端一点的现代词汇来形容,这就叫路径依赖,有过成功经验的抢劫犯,他下次还会用成功过的方式来抢劫,或许会有一点点的升级改造,但基本模样是不会变化太多的。

        犯罪这种事,一般人还是会选择稳妥为主。创新的风险可大了,大部分的连环案件,往往就是因为案犯违反了自己的既定模式,反而暴露了出来。

        可在京阳线三尸案中,王世开的作案手法全不相同,运输方式或许是类似的,但因为换了三个城市,所以,面对三个地方的不同场景,运输手段被迫又发生了变化。

        其次,常见的犯罪动机一栏里,王世开的犯罪动机也是不同的。

        第一起案件,他是学习的目的,第二起案件,他是处心积虑的杀人,第三起案件,他是为了迷惑警方,摆脱惩罚。

        所以,在选择目标的时候,王世开的选择也是各不相同。

        第一起案件,他是选择了最容易杀死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杀人的王世开本身犹豫不定,就有等待时机的因素在里面,而所谓的时机,等于是充分的减少了他的暴露。

        第二起案件,作为受害人的刘丽敏是王世开处心积虑要杀死的目标。所以,他对目标是没有筛选的,反而利用了第一次杀人的经验,使得两个案子相像且不同。

        第三起案件,王世开只想混淆警方的注意力,所以,加上有了上两次的经验,他改良了犯罪手法,优化了目标的选择,最后又是换地作案……

        整个系列案到最后,最有可能抓住王世开的方式,原本应该是DNA。国内是从03年才开始推广DNA检测的,基本局限于省厅的范围。当然,将DNA用于破案的时间很早,是87年就有第一起了,但那可是没有试剂盒子的年代,连标准的DNA实验室都没有,比对一例DNA所需要的时间不说,成本就得大几千往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