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了解的越多越深入,闯王身上原本的神秘色彩也在一点点退掉,而其思想上的局限性,以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且还过于短视、易于冲动等性格弱点,也在李岩面前暴露无疑。
如李岩几次进言在攻取的州府设官理民,以为根基,其实是绝好的建议和策略,可李自成却一直没有准许。
究其原因还是李自成身上小富即安、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在作祟,他甚至还公开说过“陕,吾父母国,形胜之地,朕将建都焉。富贵归故乡,虽十燕京,岂易一西安哉?”这样的话。
再如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也曾建言,请李自成厘定军中官职大小与统属关系,虽然李自成也做了一下改变,却并不够彻底,基本上还是沿用的以前那一套体系。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了解,李岩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也出现了动摇,曾一度怀疑自己造反追随闯王这步棋,是否走错了。
只不过,现在的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
像李岩这样的造反举人,跟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袁时中他们是完全不同的。
其他的贼寇,别管是贼头,还是贼军中的大将,一旦有心投降朝廷,大多都会被朝廷招抚,即使是像李自成这种最顽固的贼头,如果他真想投降的话,朝廷也会慎重考虑,大多情况下仍然会接纳他。
可像李岩这种造反的举人则不同,他此刻就算有心向朝廷投降,也几乎难逃被杀的命运,只因他是读了圣贤书的举人。
…………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打仗这点事儿,不是明摆着的么。何至于为了一条计略,平白无故牺牲掉一员大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