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紧锁眉头。

        泉州府三十万人,找出几百几千识字的不难,可识字有多有少,识字也不意味着有学问,能当先生。

        如此庞大规模的社学,先生就是一个大问题。

        更困难的是,社学主要是面对乡里百姓,而乡里又不在城内,而是分散在偏远地带,一个乡里都未必能找出两个适合当先生的,总不能将棺材店的掌柜拉去当先生吧?

        顾正臣看着怅然若失的李烈,清楚他认识到了社学广立是不切实际的事,便走出来说:“要做好泉州府的教育事,并不是没有办法。你只要能找出一百儒士,我可以解决三千孩子的读书问题。”

        “当真?”

        李烈惊喜不已。

        顾正臣肃然道:“君子一言。”

        李烈恭恭敬敬给顾正臣作揖,然后挺直胸膛:“我希望有朝一日朝廷开科举时,泉州府已准备好了人才。”

        顾正臣微微点头,目送李烈等人离开,然后写文书,提出优化社学三策,并希望宋濂等人早点编出来拼音字典,好刊印出来发给社学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