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祎琳接过水杯喝了两口,问道:“里面加了什么?”

        “蜂蜜、柚汁、茶粉,”萧良说道,“新开发的产品,我让实验室直接做成简易茶料包,想喝就撕开一袋,拿开水冲泡,喝着舒服。”

        “你们接下来要出好几款茶饮料产品吧?”朱祎琳问道,“这蜂蜜柚汁茶也在里面?”

        “这款新茶原料成本偏高了,现在内地市场很难承受每瓶四五元以上的茶料,只是开发出来当新品储备下来,暂时不会推出,”萧良说道,“除了会大气力做的瓶装水,茶饮料只会增加冰绿茶、茉莉蜜茶与微甜型的乌龙茶三种,巩固一下阵线。”

        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形成矩阵去占领市场,肯定有其优势所在,但在核心产品真正深入人心之前,有限的广告资源还却不宜随意分散。

        目前除了云社、溪口两镇的生产基地,PET瓶饮料年产能已经突破八亿瓶(其中有两亿瓶乃是脑健灵的富裕产能)外,华东二区、华中区、华南以及津京区都相继推动生产基地建设,前期建设规模再小,加起来也将近四亿瓶,再小就完全没有办法体现半自动化生产线与规模生产的优势了。

        单靠冰红茶这一款拳头产品,很难将这么大规模的产能彻底发挥出来。

        毕竟在这个年代,单瓶零售价三元的冰红茶还略显奢侈了一些,目前主要依靠城镇先富裕起来的那一小部分民众支撑,销量还是有限。

        而年后就将推上市的冰绿茶、茉莉蜜茶以及乌龙茶,销价都会跟冰红茶靠齐,同时只会投入少量的广告资源,又或者在重点宣传冰红茶时,将这些新茶作为背景附带上去,短时间内更不要指望有什么销量。

        主要目的还是丰富茶饮料产品矩阵,以及培养用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