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端起酒杯,默默呷了一口,喉结上下滚动,似乎在吞咽着什么。

        “五二年……对,就是五二年夏天。”

        韩鸣谦回忆道,语气平缓,却带着穿透时光的沉重分量,“你背着半旧的铺盖卷,手里捏着介绍信,一个人跑到厂部报到。

        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浑身上下都透着书卷气,眼睛里头有光,走路腰板挺得笔直,像棵刚抽条的小白杨。”

        “那时候厂务办刚成立不久,正缺人手。

        你刚调过来,笔头硬,思路清,做事又利落周全,很快就崭露头角。老厂长……就是后来出事的那位。”

        韩鸣谦顿了顿,声音更低沉了些,“他很赏识你,觉得你是块好料子。不到一年,就把你调到他身边,做了专职秘书。”

        韩鸣谦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年轻人,特别是李卫东和阳光明,仿佛在向他们勾勒一个早已模糊却轮廓分明的图景:

        “那五年,是你最忙、最累,也是成长最快、最意气风发的时期。

        厂里大大小小的报告、总结、讲话稿,很多都要经过你的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