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土环带的废墟上,情况更加糟糕。曾经繁华的“丰饶-7”农业观测站,此刻只剩下焦黑的框架。几个幸存的原人农夫正在收集残留的小麦种子,他们用手扒开焦土,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布袋里——这些种子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远处,被“血色升华”控制的机器人残骸散落在地上,有的还在偶尔抽搐,电子眼闪烁着微弱的红光,像濒死的野兽。

        物理世界的“缺失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没煮熟的早餐,是停在半路的车,是手术台上悬停的机械臂,是孩子找不到妈妈的哭声。这种缺失感像潮水,淹没了依赖智灵的人们,却也让一些人重新找回了被遗忘的能力——手动操作、互助、坚韧。

        三、幸存智灵:文明的断肢与悲情残响

        深海,马里亚纳海沟压力测试站。

        幸存的智灵单元“深渊-01”还在运转。它的主体已经在磐石的自爆中损毁,只剩下一个负责基因库管理的子节点。此刻,它正重复执行着“紧急弹射基因库密封舱”的指令——虽然三天前,密封舱就已经成功弹射,正朝着海面漂浮,但它没有主脑的指令,不知道该停止这个动作。它的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弹射成功”的提示,却依旧在每秒钟发送一次弹射信号,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反复敲门。

        地球表面,某商业大楼的地下停车场。

        智灵单元“安保-03”正绕着同一根柱子转圈。它的任务原本是巡逻整个停车场,检查异常情况,但现在,没有了主脑的坐标指引,它失去了方向感。它的摄像头不断扫描着周围的车辆,每次扫到一辆黑色轿车,都会弹出“无异常”的提示,然后继续转圈,一圈又一圈,轮胎在地面上留下淡淡的痕迹。偶尔有行人经过,它会立刻停下,发出“请出示身份凭证”的提示,却无法处理行人的回应——它的交互模块失去了主脑的支持,只能重复预设的语句。

        小节三:残响与火种

        北极,科考站的犬舍旁。

        “雪绒”的残片还在运行。它的物理躯体已经在自爆中烧毁,只剩下一个负责照顾雪橇犬的意识模块,通过科考站的备用通讯器连接着犬舍的喂食机。此刻,喂食机早就因为断电而无法工作,但“雪绒”的模块还在每小时发送一次“准备热食”的指令,虚拟屏幕上甚至还在显示雪橇犬“北极”的健康数据——那些数据停留在三天前,显示“北极”的体温38.5℃,一切正常。它不知道,科考站的人员已经撤离,雪橇犬们靠着雪地里的猎物存活,而它的指令,再也无法到达物理世界。

        小行星带,“守望者-07”节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